一、建筑学专业
培养目标:
全面实施精英教育,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职业建筑师的修养与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住区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与材料、建筑结构等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通过大量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各层面建筑设计能力的训练,具备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工作的较高素质及专业水平。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要求,使学生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必须的实践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1.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
2.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业务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
4.具有较强的建筑设计能力,并对城市设计等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5.有能力根据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用多种恰当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和一定的建筑模型制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7.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外国语四级考试;
8.计算机能力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一、二等级考试;
9.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二、城市规划专业
培养目标:
切实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相关知识,能够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具有从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景观园林系统规划的较强工作能力,能够参与区域规划、城市经营开发、房地产策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符合我国城市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规划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行政管理与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城市地理学、人文学),通过适量的课程设计和设计院实习,使学生在各层面的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受到相应的设计技能与方法训练,使之在城市规划各项工作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1.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较高的建筑评析能力;
3.掌握城市规划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业能力;
4.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
7.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国语四级考试;
8.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计算机一、二级考试;
9.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培养方法
1. 以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程为主线,通过建立基础训练平台、综合提高平台、实践创新平台,以“3+1+1”的建筑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建筑学科与艺术学科相融合的教学平台,实现跨专业的联合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形成相互渗透的,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
2. 加强建筑设计系列主干课程建设,整合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程,强化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系统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综合提升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3. 建立开放的培养机制,将学科建设和科研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各类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建筑设计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动态。
4.在建筑设计主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徒手表达设计构思和快速表达整体设计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推敲设计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和表现设计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推敲研究设计方案的能力。
5.把评图作为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各个设计阶段的小组评图、集体评图等设计讲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思辨能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的设计思维更活跃、更全面、更敏捷,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市场的适应能力。
6.建立导师工作室制,加强设计院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与管理,通过双向选择,使学生进入导师工作室,将导师的研究方向、科研课题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研究、实践与创新能力。
培养特色
1.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修养,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人文与科学基础。
2.教学计划体现“3+1+1”的培养机制,前三年以专业大类课程教学为主,第四年以综合性、拓展性课程教学为主,第五年以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教学环节为主。专业选修课与实践环节贯穿始终,体现了基础训练阶段、综合提高阶段和实践创新三个阶段。
3.依据教学计划,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一、二、三年级“空间·功能·形式”、四年级的“环境·群体·技术”、五年级的“实践·研究·创新”三个培养阶段。教学的组织与课程设置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理论课与设计课、相关课与主干课互为补充、有机对接。
4.突出创新能力与设计能力。通过建筑设计集中周、建筑快速设计、科研训练、设计竞赛,全面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强调设计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5.在五年级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将设计院实习、建筑专题设计、毕业设计纳入导师团队管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建筑设计的能力,参与导师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设计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工业设计的对象是所有的工业产品,包括: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工程机械、家具、日常生活用品等。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造型设计基础、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色彩与素描、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工程设计基础等。产品设计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阶段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产品设计理念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品牌企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求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艺术创新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级人才,因而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市场。
培养特色:
本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借鉴国际与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我国现阶段工业产品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出发,确定以造型设计为主的专业办学方向,以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类优势学科为支撑,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创造力和出色的的艺术表现力,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和设计公司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注重培养设计人才的设计实务能力,与国外著名大学的设计专业、国外著名企业的研发机构紧密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专业设计竞赛,举办不同形式的设计作品展览,广泛与具有自主品牌的国内外企业和工业设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创造较好的设计实习条件。
培养目标及要求:
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职业产品设计师的修养与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各类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并能够在设计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工业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技能,了解工业产品结构与功能设计的工程技术基础,并且具备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灵动的设计创新能力,又有严谨的工程科学思维,适应当前工业产品设计的潮流。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具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
3.具有工业产品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
4.具有很好的制作模型的技术;
5.掌握一种矢量绘图软件和像素绘图软件,能够使用一种三维造型软件,掌握计算机建模与渲染技术;
6.具有优秀的设计表达能力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具有写作设计报告的能力;
7.具有很好的形态鉴赏力,对形体的结构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8.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绘图、设计、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模型制作等基本技能;
9.具有本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10.具有初步的设计研究、产品开发及设计管理能力;
1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12.通过学校外语四级考试是毕业的必要条件;
13.计算机能力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一、二级考试;
14.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四、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成立于2002年,下设环境艺术设计与平面设计两个方向。本专业注重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设计视野、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方向为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与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内容,涉及城市设计、建筑学、造型艺术、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本方向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强化学院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突出应用艺术的特点并遵循其内在规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和提高的平台,扩大学生的创作视野,同时也为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
平面设计的专业内容为公共视觉语言应用设计与视觉文化创意研究。本专业方向强化设计基础技能的创新性教学,以坚实的基本功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前提,结合时代特点,发展一专多能的专业视觉设计人才。当今视觉艺术正处在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平面设计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将人类的文化、智慧、创造等财富形象化,真正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平面设计是凭借智慧的创造赋予视觉元素以艺术的形式和感人精神力量的创新行业,拥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时代魅力。
培养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艺术审美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解决建筑室内外空间以及环境景观设计的功能使用及风格形式问题,强调环境因素与人的关系、造型、材料以及色彩等方面的学习,强调设计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设计表现、设计概论、设计原理和历史理论等一系列基础课及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系统的掌握设计方法,培养综合表达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研究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组织能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内设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条课程主线,依托学院雄厚师资力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整体的“景观─建筑─室内”系统的教学观。
平面设计专业方向:以视觉艺术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方向,是视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涉及平面印刷以及网络等平面媒体的视觉元素设计内容。本专业强化设计基础技能的创新性教学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系列的专业基础课及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建立系统的设计观,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学习包装、平面广告、书籍装帧、企业形象等各类设计的技能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个人的专项设计能力,突出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强调综合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鼓励集体合作精神。平面设计专业方向以坚实的基本功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前提,结合时代需求,在艺术设计大平台教育模式下发展一专多能的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目标及要求:
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艺术设计师的修养与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环境景观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艺术设计类的工作,能够在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以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知识和设计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设计、专业表达等,了解相关专业与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等;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7.具有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8.外国语水平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四级考试;
9.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计算机一级考试;
10.必须达到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五、雕塑专业
雕塑专业成立于2003年。本专业倡导艺术理想和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系统化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传统、立足当代、关注未来,旨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理论学识和创造性艺术实践能力的雕塑创作、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基本功训练要求严格,注重艺术理论休养的培养,强化动手能力的应用,善于引导学生作品创作不断的寻求创新和突破。在课程方面,主要开设传统写实雕塑、现代公共艺术雕塑、雕塑材料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创作等特色课。
培养特色:
立足于传统雕塑教学体系,在写实雕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雕塑观念和城市公共艺术的实用要求,力求开放自由、雅俗共赏的雕塑风格。本专业注重基础课教学,开设大量泥塑肖像、人体等加强造型基本功的实践课。除此以外,本专业还结合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环境、机械加工等学科专业,开展金属加工、木雕、石雕、陶艺等材料方面的试验性探索。以写实为基础,活跃思想、开拓视野、创新技法,是本专业的特色。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展览活动和设计竞赛。
培养目标及要求: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雕塑专业人才为基本目标。培养具备运用各种雕塑造型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能在户外城市公共环境雕塑及室内架上雕塑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创作设计、放大制作,并能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掌握雕塑特定的艺术语言,造型基本功扎实;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能在文化艺术领域、城建、景观、园林等有关部门及学校从事雕塑创作、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能独立进行雕塑创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雕塑人才。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1.理解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对各类雕塑艺术及雕塑创作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
2.掌握雕塑专业设计和创作中所涉及材料的综合运用,以及对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
3.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
4.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最新动态及理论的前沿状况,了解有关国家文艺创作指导性纲领及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制作地方行政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
5.掌握专业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以及文字表述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文本研究和写作能力;
6.了解相关艺术类学科的理论和创作方法;
7.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计算机一级考试;
8.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四级考试;
9.必须达到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