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共青团委员会宣传调研部主办的“90后心中的大人物”调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建筑与艺术学院宣传部参与并以“90后心中的大人物”为主题开展了调研,最后经多方评审荣获校一等奖。
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这是文化高速轮转的必然。“90后”心中的大人物,或是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一代人,或是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影响着一代人,他们身上必定具备着为这一代人所认可的时代精神。它不但反映个体的人生选择,精神追求,更关乎社会的价值体系构成。宣传部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积极探求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发现并全面解读“90后”的世界观,以更彻底的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建筑与艺术学院为期近一个月的自主调研活动分为前期准备、中期调研、后期整理、成果展示四个部分。
前期准备阶段,建筑与艺术学院宣传部根据调研意向及资料制定了调研策划,拟写调查问卷,置于人人、QQ、碧海青天、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并进行纸质印刷。为使调研进展顺利,在网络及院系宣传栏均进行了活动宣传,更是精心设计了小书签作为礼品以吸引更多同学的参与。
中期调研于12月2日全面展开。调研组分别在大工、理工附中、东财、海事四所高校校园内人流密集处对往来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研。同时,网络调研平台也全面开放,更多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参与问卷调查。
后期整理阶段,对436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研究、可视化处理。分析显示,选择大企业家作为心目中大人物的90后男生居多,巨大权力、财富,有牵动某领域发展能力的人(乔布斯等)更符合大人物标准,占到40%。相对而言,90后女生则趋于平均。
对于“是否应该以成败论英雄”,多数“90后”大学生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当代“90后”大学生对于“失败者”多持宽容态度,并不畏失败与挫折,有信心迎接挑战。然而 “90后”高中生受众则并无关于此问题的明确指向性,说明其关于大人物的定义仍有待界定。
基于以上的分析调查,建筑与艺术学院宣传部初步得出结论: 多数“90后”心中怀揣梦想,对于信息时代能够带动社会科技进步的人物通常抱以崇敬的态度,不以金钱、权力唯尚,不畏惧挑战,并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大人物。然而另一方面,调研结果充分也反映了 “90后”存在对于道德劳动模范领袖的了解认识不足的现象。
为进一步深化分析并探求原因,建筑与艺术学院宣传部针对前期搜集的相关个案进行筛选、整理、分析,主要针对部分“90后”将明星偶像定义为大人物这一现象组织了小型座谈讨论。参与人员主要为宣传部成员及部分热心同学。
个案分析会中,大家首先深入分析了曾轰动一时的“杨丽娟事件”。之后,大家分别畅谈了自己心中大人物的标准。建筑与艺术学院宣传部干事邱博弘认为大人物应该能保一方安宁,为百姓办实事。而干事李欣星觉得有行动力、领导力和凝聚力的人是大人物。干事杨兴宇表示他眼中的大人物是能够在某一领域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人。干事范晶则说她心中的大人物是那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无私付出,做最好的自己的人。副部长李云鹏说他的标准是在改变的,曾经喜欢编程的他热爱诸如盖茨般的技术流,而如今,学习工业设计的他更喜欢乔布斯那种能够追求高品质和创新性的人才。部长杨灵钰最后一个发言,她说自己眼中的大人物不一定多么有影响力,妈妈就是她眼中的大人物。妈妈是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且非常善解人意,对身边的人很宽容,还烧得一手好菜。这样有人格魅力的妈妈就是大人物了。
接下来,大家谈了自己最欣赏的大人物,有的同学喜欢性格复杂,内心矛盾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而也有的同学认为自由不羁又很有思想的韩寒值得敬佩;有的同学略带悲悯地力挺被人遗忘的物理天才特斯拉;还有的则喜欢来自动画片的执著小樱。宣传部干事范晶觉得能够为自己和观众布置一片梦幻天空的倔老头宫崎骏是最好的,干事张士全说他每人有最喜欢的大人物,但是会欣赏不同人的优点,比如为亚洲人争得荣誉的姚明和刘翔。
经历了思想的碰撞,我们不难发现,对大人物的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高尚的品格、优秀的个人素质等等,这些对基本人格修养的透视却是永恒不变的。只有抓住根本,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从大人物那里汲取向未来前进的力量。(高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