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9时,以“七彩校园梦想之旅”为主题的第四届校园嘉年华盛装启幕,整个校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发现之旅”的起点,建筑与艺术学院由“墨宝花园”、“雕塑工场”、“缤纷彩盘”和“速写空间”四个主题展区组合成的“艺术殿堂”如一个室外艺术长廊,也是一顿极富创意、色彩斑斓的艺术大餐。建艺学院突破创新,第一次在大连高校中现场创作了3D地画“嘉年华·建艺2012”,更使整个“艺术殿堂”成为了大工校园嘉年华中一道特殊的亮丽风景线。
3D地画·挑战视觉
校园嘉年华前一天晚上,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就开始布置这个“艺术殿堂”,在横幅上挂起了红灯笼。其中有一个区域被圈了起来,建艺的几个同学借着路灯,在地上画格起稿,要尝试用粉笔创作一幅“嘉年华·建艺2012”3D地画。3D地画是一种源自西方文化的艺术创作,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3D地画的创作在大连高校中还是第一次。建筑与艺术学院团委书记罗利老师说,“今年是一个尝试,如果效果好明年还会有,形式应该会是持久性的。”从正前方看,“嘉年华”与“建艺2012”几个字已初见效果,但几位第一次画3D地画的同学表示对自己这次的创作还不够满意,“我们还会继续尝试创作的,熟能生巧,肯定会完成一幅真正完美的3D地画。”敢创新,能实践,这就是精英建艺。
墨宝花园·承扬国艺
一进入“艺术殿堂”,第一个板块就是墨宝花园,这里研好了墨、备好了纸,爱好书法的同学都可以来一展才华。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徐庆辰教授也来到墨宝花园,当即泼墨挥毫,运笔行云流水,凤翥鸾回。“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哲学的核心是书法。”徐教授引用钱学森教授的话意味深长地说道,“60周年校庆的时候,你们就在这里展了一幅我的作品。咱学校以前有一个特点,或者说不足,就是人文气氛太淡薄。气氛是外在的,外在气氛淡薄却能说明内在修养的不足,人文素质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得不够。但这几年举办了校园文化节,对人文精神发扬起到很大的促进。而且同学在这将近一个来月的活动当中,可以学到很多在正常念书时接触不到的东西,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挺好。”徐教授同行的女儿也笑说:“这个形式很好,能让家动手参与,提高大家的热情。你看这老先生一来,一看马上热情上来了,就过来挥毫了。”即将散场时,一位同学执笔书诗二首,杜甫的《春望》与王维的《相思》,但都剩了几个字未写完。“人生总是有许多不满意的自己。”他带走了字墨,留下了这句话,留下了一种书法的态度。
雕塑工场·重拾童趣
摆在雕塑工厂桌上的几十个小小泥塑非常吸引眼球,参与的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小心翼翼地为自己即将诞生的小艺术品造型,完成之后就让它加入众多泥塑作品的行列。雕塑班11级的林丹同学一边给来玩的同学们准备白泥,一边自豪地说:“这些都是他们做的,来这里的大人小孩都有,还有许多情侣呢。”一个2岁的小朋友用拳头捶着面前的泥,玩得不亦乐乎,坐在旁边的妈妈笑着说“她给它起名儿叫‘饼’,哈哈。”小朋友便举起‘饼’向记者炫耀:“饼~饼~饼在锅里~不给你哟~”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黄沙同学说“我觉得现在见到这个很新鲜,因为捏泥人一般小学之后就没玩过了,这次重新把玩,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从大连海洋大学特意来到大连理工参加嘉年华的栾攀同学正在为自己捏的皮卡丘画眼睛,很兴奋地说:“小时候喜欢玩儿,好久没有碰过泥了。”研二的曹宝亮同学也满是怀念:“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从河里挖上来的泥,很亲切。”他拿着刚做好的小坦克开玩笑说,“我小时候就这么做,怎么这么久了一点儿长进都没有,哈哈。”或许我们都不是雕刻家,可是我们都在这里拾起了童年。
缤纷彩盘·肆扬青春
白色的盘子上有了画,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想要交朋友的人过来,可以定做盘子,在盘子背后留下自己的姓名,你的盘子又被其他人买走,就可以提供一个联系的一个平台;情侣一起过来,可以现场设计Q版情侣头像,画出一对情侣彩盘;小孩子过来,可以自己作画,免费带走自己画的彩盘。彩盘创意让许多同学们驻足,一个同学用水墨在盘中画了一只螃蟹,“以前没学过手绘,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就想自己尝试一下,还可以留作纪念嘛。”“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盘子都算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挂在墙或用架子拖起来做摆设,都是挺好的。但是担心同学们感觉‘盘子能干啥,除了能吃点东西,画完还怎么吃啊’,怕第二天没人买怎么办,结果后来,实际上大家都挺喜欢这个东西的。”负责缤纷彩盘板块的曹家铭同学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跟我一起工作的小孩,这一天很开心。这个是最重要的。”缤纷的色彩记录下这缤纷的瞬间,张扬着我们缤纷的青春。
速写空间·素描时光
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班的同学们支起了画架,拿起了画笔,正为面前的“模特”画画。他们简单的几笔就把线条组合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灵动肖像画。“太像了!”“哇…太厉害了!”“建艺的学生太有才了!”围观的同学都赞叹不已,排着队要做“模特”。速写空间板块的负责人沈旭阳说:“本来我们只安排了15个人来作画,后来有些同学主动过来参加到画画的队伍中,挺辛苦的,但也很开心。”在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大工青年文学艺术奖中获得绘画类二等奖的吕韦良同学身边更是围满了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他只用铅笔起稿,而用炭笔作画。化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的王诗垚同学说:“去年嘉年华就是他给我画的像,上面还有他的签名呢。今早看到他们在这里,所以下午就来了,这次排长队也一定要请他来画。明年的嘉年华,我一定还要来。”一天下来,吕韦良总共画了二十多幅画,收拾着画具的他稍显疲累,但脸上的笑容却尽是快乐与满足。
院系TEE·点击创意
大三平面设计班的曲歌、田明星、刘俊达三位同学把各个院系的特殊元素提取出来,例如建筑与艺术学院的画笔和刻刀,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齿轮,化学环境与生命学部的烧瓶和试管…再把它们重新设计组合后印在T恤上,就成了独特的院系T恤。如此有新意的设计使院系TEE的小桌一下子围满了人。“这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创作的,这次印了一百件,没想到才上午一小会儿就全卖完了,这些都是预订的名单,现在已经有大概400多人预订了。”设计者之一曲歌同学指着桌上密密麻麻的几页写着尺寸、样式和联系方法的纸开心地说着,他身上也穿着自己设计的“院系TEE”,胸前 “我爱建艺”几个蓝色的大字就是一种骄傲。
精英建艺·文化主角
在嘉年华“艺术殿堂”中,有不少各种各样带给人艺术享受的建艺学生作品,其中有一个用许多旧书页卷起来粘在一起,上表面再用毛线团装饰的座椅很受欢迎,几乎每个经过的人都要上去坐坐,感受一下这“纸座”。一位同学坐在“纸座”上,边研究它的构造边赞叹道:“建艺的同学有个特色,就是动手能力特别强,能把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变得很有用,真挺不错的。”“这个很有创意啊。”管理学院的郭老师也来体验一把。“我觉得整个文化节,建艺学院是最精彩的。你们提供一个体验的平台,这就是双向的,是一种交流。这个校园文化节,就应该你们建艺是主角。”郭老师说,“满足功能的需求后,人就会追求精神的享受,我们学校现在就是需要这个。所有过来的人都说你们的创意很棒,你们可以把你们的创意运用到整个学校,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整个校园,让学校充满这种人文的艺术。”
建筑与艺术学院蓬勃发展,并逐渐成熟,也借此第四届校园文化节向全校师生以文化的光和热展示出建艺的风采。“你们是主角,校园文化节,你们要发出声音!”
(杨灵钰 王艺涵 张耀方 刘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