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两点,大工建艺学院学术周活动有幸分别邀请到董功先生和郭廖辉先生,分别以“介入•共生”和“彼得•卒姆托建造中”为主题在二馆309教室顺利开展讲座。讲座由建艺学院范悦院长主持,现场座无虚席,大连市建筑行业同仁及众多建艺师生慕名前来参加讲座。

董功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实践于Richard Meier & Partners和Steven HollArchitects。 回国后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事务所,代表作品有三联海边图书馆,重庆桃源居社区中心,鲅鱼圈万科品牌中心,天津张家窝小学等。

郭廖辉先生,Francesca Torzo Architetto建筑师,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硕士。曾在彼得•卒姆托工作室(哈尔登施泰因)和卡鲁索•圣约翰事务所(苏黎世)实习。郭廖辉先生在欧洲有少量独立的建筑实践经历。设计作品和论文曾出版在《建筑学报》、《建筑师》、《Der Zug》等刊物。


讲座伊始,郭廖辉先生介绍了瑞士著名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的个人经历、经典作品、设计风格及独特的价值取向。接着郭廖辉先生以彼得•卒姆托先生较新的设计项目为案例展开了一场生动详细的建筑解析讲演。在挪威赛于达锌矿美术馆的设计中,首先从宏大的场景中做出景观的判定,再将小体量的建筑架空在峭壁和山坡岩石上,通过深思细推的结构与新颖的筑造技术相结合的精雕细琢过程,达到使建筑轻盈地落在景观上的效果。在伦敦小丘上的住宅设计中,同样对基地和整体环境考量周详,通过规则与不规则体块的几何交叠,结合高差,融入不同视角的景观。在反复推敲细节的过程中,设计师与工人追求极致的态度,结合高精度的筑造技术,将建筑的材料、结构、空间和光影移动完美表达。


随后,董功先生概括性解释了讲座主题“介入•共生”,然后通过近期直向建筑的两个案例进行了具体的阐释。船长之家,董功老师着眼于与原生人文环境的融入与互动,感知居住者在建筑中的特殊体验,并创造节点,特别是对于光的把控炉火纯青;而位于贵州阳朔的糖舍酒店项目,则更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与原有建筑的对话与交流,其对于材料,构造的特殊思考,注入了整个建筑以新的活力与潜能。董功先生有趣而幽默,整场讲座不时爆发出笑声。但当他提到他的设计理念时,又极其理性地以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小故事细致地介绍了直向建筑事务所的对于建筑理念的解读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思考。

讲座尾声,董功先生和郭廖辉先生分别针对在场学生发问,先后细心解答了高校建筑学教学模式差异问题,设计流程的周期问题等。关于建筑解读时所遇见的问题,例如注重信息整合度、建筑设计建造的时长考量和从自然景观中获取设计理念,以及如何落实到方案等问题。在座师生犹如进行了一场建筑设计思考与精细化建造的漫游之旅,收获颇丰。

活动的最后,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范悦教授赠予董功先生和郭廖辉先生来自大工建艺的精致手工艺品,并邀请两位与在座所有师生合影留念。讲座圆满落幕。
图片|刘潇天 崔玥君 杨成蹊 沈晓寒
录像|权梦琪 丁晓慧
文字|李旭丽 谢心怡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