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UIA-霍普杯2025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评审会上,我院建筑学专业三组学生作品在来自全球千余组报名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及入围奖一项,展现了建艺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出色的创新思维。
本届UIA-霍普杯由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刘家琨担任主席并拟定题目“边边角角-未开发空间的无限可能”。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共同领衔的14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组成,在进行多轮评图与讨论交流后,最终甄选出56组获奖作品,其中包括一等奖1组,二等奖5组,三等奖12组,优秀奖24组,入围奖14组。
出题人刘家琨认为,“社区里有许多边角余料,可能是一小块地,可能是一段墙——可能性有很多。它们或者藏在犄角旮旯里,或者就在某个熟视无睹的地方……如何去发现它、利用它、运作它,使其发挥作用?”希望参赛者以设计为导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意,深入现实,处理现实,最终改变现实。
由朱彦颐、吴悦祺、弓文禹等四位同学组队完成的《老摊日记》(指导老师:姜旭),关注贵阳老街因设立围栏“秩序”而逐渐消散的日常互动与人间烟火,以及街巷中人们为维持生活而展现出的空间智慧,通过“向居民学习”,重构街区空间的日常性,重聚失散的烟火气,重建市井与他人之间的温暖联结。该作品得到了评委会主席刘家琨的高度认可与力荐,最终斩获二等奖(图1)。

由刘晓航、陈雅菲、袁兆童、宋雨彤四位同学组队完成的《从边界出发》(指导老师:姜旭),在澳门新美安社区选取典型的传统建筑边界进行功能性加厚,以可伸缩模块形成的临时活动空间,调和空间资源紧张与居民活动需求之间的矛盾,最终荣获优秀奖(图2)。

由杨墨涵、张夏瑜两位同学组队完成的《重启三矿·改造悬浮城市的影子》(指导老师:郎亮),以山西阳泉矿区的集体记忆为蓝本,将废弃基础设施转化为嵌入日常的叙事装置,催化社区活力,在边角之地重构场所精神与群体认同,最终荣获入围奖(图3)。

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守专业精神、拥抱时代变革,培养新时代城乡建设领域的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建筑学子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认可度的建筑设计领域学科专业赛事中表现出色,共获奖百余项,在充分展现专业办学实力的同时提升了学校学院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力。
图文:建筑系